首页 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智能手环里的健康数据到底有什么用?
2016/12/25
智能手环里的健康数据到底有什么用?

      我走了多少步”这个功能随着微信运动着实火了一把,但在热情褪去之后,我们在微信运动里那些步数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少指导意义?之前,笔者编译的一篇文章中,医生的态度很明确,他们并不认可这个数据。但从我们个人健康生活的角度而言,这些数据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且让笔者从数据来源开始一点一点展开,看看这些数据是不是真的没用。


    健康数据从何而来?

    一般而言,像“微信运动”、“咕咚”等等这类应用,是通过手机的GPS和加速计来获取用户的运动数据的。而在这一方面,iPhone 5s之后的机型都配备上了监测相关的m7协处理器,到了iPhone 6之时,甚至还增加了一个气压计——目的是测量气压的变化,以估算用户上升的楼层数(或者爬山的高度)。

1


    但要说到计步,我们一定避不开的是各种智能手环,尤其是随着“性价比屠夫”小米手环的介入,手环的入手成本降低了不少。通常来说,计步是这些手环的基础功能。它们的计步方式与手机无异,也是通过内部传感器,结合相应的算法,以实现计算用户步数的目的。


    当然,也有手环会根据用户运动类型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算法,比如Misfit利用手环的防水特性而开发出的“游泳模式”。以及已经超出手环范畴的“专业级”运动设备WeCoachPro。说它超出手环范畴,是因为它为不同类型的运动匹配了不同的算法,以达到精准监测的目的。


2

  

  除了计步,监测运动模式,这些手环还兼备记录睡眠时间的功能,有些带有心率感应器的,甚至能测量心率。与手环同为身体健康监测设备的还有智能跑鞋,智能体重秤,智能篮球等等……总之,这些所谓的“智能设备”的目标只有一个——监测用户的运动情况或身体数据。


    可穿戴设备的这一些理想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些智能硬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或者共享各家硬件设备测量数据的基础之上的。而目前的现状是,各家厂商似乎都忙着生产设备和调教测控算法,而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或者没有接入与数据共享平台的API仅仅让数据停留在应用内部,并没有拿出共享。这些现状极大地限制了可穿戴设备的发挥。